本网讯(文、图/刘克稳)近日,为纪念萧萐父先生百年诞辰,萧萐父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武汉大学西迁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2024年纪念萧萐父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题学术讲座活动。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教授应邀担任主讲。研究中心的团队成员、马院、文新学院师生、部分武大学子共聚一堂,聆听讲座。
萧萐父先生(1924—2008),祖籍四川乐山,于1944年考入西迁于乐山的武汉大学哲学系。新中国建立后,萧先生接受了母校武汉大学的邀请,参与武大哲学专业的重建,从此耕耘于珞珈山下,开创了别具一格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式,成为该学科继冯友兰、张岱年、汤用彤等大家之后的又一代表性人物。
12月4日下午在沫若图书馆5楼学术报告厅,吴根友教授开讲第一场讲座《明清之际“早期启蒙学说”与中国式现代化》。吴教授从国内外学术界对萧先生“早期启蒙学说”的学术贡献贞定谈起,重点阐述了萧先生对“启蒙”一词的哲学规定,细致梳理和介绍了早期启蒙学说的三个阶段与三大主题,并顺着早期启蒙的谱系,谈到了如何立足于萧先生早期启蒙学说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理论讲授之余,吴教授结合冯梦龙的小说、郑板桥的画等案例,对“早期启蒙学说”做了生动地展开,会场不时响起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会心的微笑。
12月6日下午在沫若图书馆5楼学术报告厅,第二场讲座如期到来,题目为《诗化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诗性特质》。吴教授从萧先生的诗学谈起,“书生自有逍遥处,苦乐忧悲尽化诗。”“茫茫海水今飞渡,不信风姨信洛神。”指出萧先生思想中具有审美超越性这一特征。他重点阐述了萧先生如何用“诗化哲学”来贞定中国哲学的特征、内涵及其历史证据。在此基础上,吴教授以萧先生《吹沙集》中收录的早期文章《原美》为例,细致介绍了萧先生早年对哲学的独特认识。并由此扩展讲述了萧先生如何用诗歌的方式开展哲学思考。讲座的最后,吴教授还谈及了他自己对诗化哲学的理解,并对萧先生的思想做了补充。在座的文新学院的师生沉醉在萧先生哲学与诗学的融合之旅,久久回味、意犹未尽。
第三场讲座于12月7号下午,在武汉大学西迁旧址“龙神祠”,题为《浅谈萧萐父先生的子学思想》。面对前来听讲的武大校友、乐山市民,吴教授围绕萧先生学术思想,以其子学研究为线索,从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与多元并进、重视非正统与“异端”思想家的研究、“文化包容意识”与“杂以成纯”的文化理想三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发展趋势——兼综并育。
在讲座的间隙,举行了赠书仪式,吴教授将萧先生新版《吹沙集》(3卷本)以及他自己的专著《萧萐父:中国哲学主体性的探路者》分别捐赠给了萧萐父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武汉大学西迁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方便大家了解、宣传、研究萧先生的思想,用吴教授自己的话来讲:“祈盼先生家乡的后生当中能有发心之士步武乡贤之志。”
吴根友教授本次来乐讲学期间,对萧萐父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给予了高度关注,对中心未来发展提出很好的设想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