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讲坛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成功举办“生生不息”学术论坛

  • 浏览量:
  • 日期:24-08-23 10:53
  • 作者:刘方庆
  •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 审核人:刘芳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在弘毅楼第一会议室举行了“生生不息”学术论坛。此次论坛特邀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龙漫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白书农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邓成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共同探讨生命科学的前沿议题,旨在深化学术交流,拓展国际合作视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刘芳、副院长代发文,以及西南山地濒危鸟类保护四川省高等卡塔尔世界杯决赛波胆预测 重点实验室主任郭玉红等专家和有关师生团队均参与了此次论坛。

论坛伊始,龙漫远教授作了题目为《新基因起源及其控制力量》的报告。龙教授以果蝇中发现并命名的“年轻”新基因—jingwei基因,以及十字花科植物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Cytochrome P450 proteins, CYP)编码基因CYP98A源于逆转座为例,详细讲解了伴随着数千种基因组的组装与解析完成,两栖类、爬行动物、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等物种是如何获得庞大的基因组和复杂结构的,并回应了在生物进化的长河中是否需要更多的新基因诞生、新基因如何被塑造以及不断涌现的新基因在物种演化历程中的角色定位等系列问题。龙教授指出,新基因的发生及演化往往伴随新蛋白质功能或新酶活性的出现,基因组中不断涌现的新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成功演化是物种多样性与适应性的原动力。

进一步,龙教授介绍了团队在水稻领域关于从头形成新基因的研究进展。从头形成(denovo gene)作为新基因发生的假说之一,能够极大增强蛋白质的多样性,同时为物种获得崭新功能提供可能。团队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演化角度切入,将两种不同机制——从头形成和基因重复形成的新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演化计算,发现从头形成比基因重复方式能在更快、更窄演化期产生出可编码蛋白质,且新蛋白质具有低分子量、多正电性、强疏水性、柔性好等特点,更易形成可识别的结构和具备良好的复合体参与性,便于参与到已有生物功能途径中,并进一步接受正向选择作用以加速向功能化演变。在解读过程中,龙教授以粳稻最近100万年内从头形成的新基因演化为案例,从基因结构演化、蛋白质结构演化两个层面做了具体论述。

随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书农教授以《为什么研究微萍》为题,分享了其在植物器官形成分子机理领域的研究成果。白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展示了微萍这一在发育生物学领域作为模式生物的微型植物的无限潜力,并系统介绍了微萍的生活史、基因组测序、单细胞转录组等的研究现状。

最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前沿医学中心邓成教授以《梅花雀科鸟卵巢生理适应揭示LHR是治疗OHSS的理想药物靶点》为题进行了分享,聚焦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的生物信息学及计算生物学研究。研究表明,GPCRs对维持机体功能和信息交流至关重要,它们的突变或功能异常往往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或引发疾病。这不仅为理解鸟类生理适应提供了新视角,更为人类疾病,特别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参照,预示了LHR作为理想药物靶点的潜在价值,为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开辟了新途径。

此次“生生不息”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与会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论坛内容丰富且具有前瞻性,极大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展望未来,生命科学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与合作的精神,持续深耕学术的沃土,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生命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条: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团队参加学术会议并交流

下一条:2024年首届竹纤维饲料资源应用技术研讨会暨四川林业草原竹纤维营养创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会在乐师召开